楊驥個人簡介
楊驥,男,博士,正高級工程師,現任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長、碩士生導師。1983年生于江西南昌,2004年于武漢大學獲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士學位,2006年于武漢大學獲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碩士學位,2018年獲中國科學院大學環境科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生態環境遙感、時空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研究。曾獲“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與“廣東省科學院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稱號。
2020年,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在春節期間緊急成立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防控應急響應科技攻關組,該小組獲“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楊驥任攻關組技術負責人。
近日,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頒發了中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楊驥博士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水環境立體感知與智能決策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一等獎。
“該獎項是依托廣東省重大人才工程、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廣東省科學院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建設專項等重大項目,由地理空間智能與大數據團隊共同完成”。楊驥介紹,團隊在周成虎院士和李勇研究員等的帶領下,致力于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大數據研究與應用,充分發揮遙感大數據技術優勢,全面診斷大灣區生態環境存在的關鍵問題,為相關部門提供了重要決策支撐。
立志成為遙感人
“我從小就對地圖感興趣,2000年填報高考志愿,就選擇了武漢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楊驥回憶,“當時設置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高校并不多,如果不是對這個專業領域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我也不會選擇這個專業。武漢大學為大一新生設置了一門課程《測繪學概論》,由李德仁院士、寧津生院士、陳俊勇院士、劉經南院士、張祖勛院士、龔建雅院士等多位學術大家共同講授,讓我從剛開始接觸這個專業時,就領略到了國內頂尖科學家的風采,也讓我立志成為一名遙感人?!?/p>
圖:2000年楊驥入讀武漢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
河長通:打造空地一體河湖巡檢創新模式
在2016年的一次團隊會議中,大家圍繞遙感技術如何支撐河長制的推行以及水污染監測等問題展開了討論,并將遙感水環境監測與評價研究定為團隊重點突破方向之一。此后,楊驥與團隊對當時存在的黑臭水體問題開展了持續2年的全面調查。楊驥說:“當時廣東省內黑臭問題最嚴重的河流,我幾乎全部現場調查了一遍”。但一條不到30公里的河涌,全程調查一遍需要幾天時間,并且有些區域人和車都無法到達。在一次討論中,周成虎院士提出,能否發揮無人機遙感技術優勢,研發一款產品用于支撐河長制的巡查工作,“河長通”系統由此誕生。在過去幾年中,依托該產品,團隊承擔了廣東、廣西重點河流的水環境遙感監測工作,為黑臭水體清除與重點斷面水質達標等工作提供支撐。
圖:楊驥在央視新聞直播中介紹“河長通”無人機遙感產品。
組建生態環境大數據科研與應用服務團隊
2019年,楊驥作為技術負責人參與了廣州海洋實驗室重大專項“粵港澳大灣區海岸帶生態環境大數據分析”項目。楊驥說,粵港澳大灣區城鎮化高度發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灣區之一。40多年高速的經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區域資源環境條件,出現局部環境惡化,氣候變化加劇了極端氣象事件發生,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大數據研究與應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依托此項目,楊驥正與團隊共同制作《粵港澳大灣區海岸帶生態環境地圖集》,研發粵港澳大灣區時空大數據平臺,組建一支海陸兼備的科研與技術服務團隊,以期為大灣區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決策咨詢建議。
圖:楊驥與麻省理工(MIT)中國未來城市實驗室開展“河湖流域生態環境監測與污染溯源”技術交流合作。
研究成果為海洋赤潮提供應急支持
赤潮是一種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的生態異?,F象。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與聚集會影響包括魚貝類等動物在內的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長;有些赤潮生物產生的毒素除了破壞海洋資源外,還可以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1年1月,深圳灣、大鵬灣、大亞灣突發多起大規模赤潮。楊驥組織團隊迅速響應,與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對接,了解赤潮應急工作情況,提出了赤潮遙感應急監測方案并投入工作。在連續20余天的應急支撐工作中,團隊充分發揮多源遙感大數據技術優勢,獲取了高分1號、海洋1號、哨兵2號等系列衛星影像,實現了赤潮暴發期間連續、全覆蓋的遙感監測與分析,為相關部門的赤潮污染應急治理提供了科學決策支持。
在這次赤潮事件應急工作中,多位老家在外地的團隊成員退訂了春節返鄉車票,將應急工作放在首位,這次赤潮污染也在春節前得到有效治理。在赤潮退去后,團隊繼續第一時間開展赤潮事件復盤研究,在2月11日除夕當天提交了這次赤潮應急工作的分析總結報告。相關報告與技術也有效服務了今年7月的赤潮污染應急治理工作。
展望未來
“遙感作為一種高精度、高效率的技術手段已經逐漸被各行業領域接受,目前,遙感應用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這也為我們遙感人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闭雇磥?,楊驥期待,“我們能以大數據為聽診器,把脈大灣區生態環境狀況,為全面建成生態安全、環境宜人的美麗灣區提供決策支撐?!?/p>